bbbb下载站:优质、全面、安全的专业下载站! 首页|最近更新|专题集合

骑马与砍杀2 帝国禁卫新兵在哪(骑马与砍杀潘德的预言俘虏问题)

时间:2023-04-30 22:51:55 来源:www.bbhsbb.cn 人气:

为您带来最新骑马与砍杀2 帝国禁卫新兵在哪(骑马与砍杀潘德的预言俘虏问题):

骑马与砍杀潘德的预言俘虏问题

首先告诉你一个大神满天飞的地方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漂亮嫂子,为何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玄武门之变改写了唐朝历史、转变了趋势。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已经过去1300多年,但是,人们还在揣度当时的人情世故、还在猜测当时的点点滴滴。今天,一起来看看大唐李世民如何对待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李世民如何处理兄弟关系李建成是太子,是将来继承皇位的人;齐王李元吉支持大哥李建成。可是,李世民不服气。李世民得到一批谋士与武将的支持,在玄武门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不做二不休,随后,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的6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基本上斩草除根了。李世民还有一个堂哥李瑗,原来大力支持太子李建成,后来反叛李世民。被李世民诛杀死亡。李世民对待嫂子、弟媳的态度迥然不同。李世民把所有嫂子、弟媳逐一比较一下,发现其中有两个人很漂亮,李世民舍不得将她们放给别人,一心想收为己有。李世民霸占弟媳、并生有一子弟弟李元吉有一个王妃,是隋炀帝的小女儿,长得非常漂亮。李世民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实在舍不得放手,就将杨氏收进后宫,纳为小妾,但没有正式封号,宫中呼为“巢剌王妃”。李世民总共娶了隋炀帝两个女儿。李元吉王妃进入皇宫后,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李明。李世民去世后,儿子李治继位,就是唐高宗。高宗下诏,将李明过继给已故皇叔李元吉为嗣子。唐高宗为什么这样做,不得而知。李世民霸占嫂子、因为她漂亮李世民不仅将弟媳占为己有,而且霸占了一位嫂子,但不是李建成的王妃。李瑗是李世民的堂哥,李瑗和太子李建成关系很好,坚定支持李建成。玄武门后不久,李世民急召李瑗进京;李瑗害怕被杀,便举兵反叛;被李世民了,李瑗被杀。李世民早就听说,李瑗有一个小妾姬,国色天香、美貌倾城。李世民命人将姬召入皇宫。只是看了一眼,李世民就被姬迷住了。李世民把姬留在皇宫、收为嫔妃。李世民确实霸占了漂亮嫂子,但不是李建成的太子妃,而是堂哥李瑗的小妾。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李渊呢?应该是由于下列三个原因:第一、毕竟是父子关系,李世民对李渊怀有感恩之心李渊向来爱护儿子们,既注重培养儿子们的能力,也用心培养与儿子们的感情。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册封李世民为秦王,让他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李世民劳苦功高,李渊好几次想要废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而要册封李世民为太子。虽然没有被册封为太子,但是,李渊不断给李世民加官进爵。李渊先后封李世民为司徒(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当没有职位用来册封时,李渊便创造了天策上将的职位授予李世民。天策上将职位,史无前例。李渊规定天策上将高于所有王位,在朝廷中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夜间召见李世民,二人饮酒。李建成偷偷在酒中下毒,希望害死李世民。喝酒过程中,李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唐高祖李渊听说后,立即来到西宫,亲切询问李世民的病情;并敕令李建成:“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高祖安慰李世民说:“李建成年纪最大,被立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不忍心夺去他的太子之位。我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主宰。”李世民哭泣,以不愿意远离父皇膝下为由表示推辞。高祖说:“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动身前去看你。”李渊作为父亲,关照李世民的言行,都会在儿子心中产生感情的。李世民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所以,念及父子感情,不到万不得已,李世民是不会杀死父亲李渊的。第二、李渊主动让位,李世民没有杀死李渊的理由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后,李世民命令尉迟恭去保卫唐高祖李渊。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矛、全副武装,来到李渊所在的船上。问清楚情况后,李渊对裴寂等人说:“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萧瑀和陈叔达说:“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李渊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尉迟恭请求李渊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出来宣布敕令,参与的众人安定下来了。李渊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来李建成麾下的各位将士,将士们便都弃职而散。李渊召见李世民,抚慰他说:“近些日子以来,我差点相信了谣言。”世民跪了下来,伏在高祖的胸前,号啕大哭很长时间。后没过几天,李渊册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626年7月14日,李渊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并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表达了自己要退位和内禅的想法。626年7月27日,撤销了太子李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将府邸,为李世民登基做准备。626年9月3日,高祖颁布制书,将皇帝宝座传给太子李世民,自己当太上皇。高祖颁布传位制书的第二天,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就是唐太宗。从626年7月2日发动开始,到626年9月4日登上皇位,短短2个月时间,李渊主动将全部皇权都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没要必要杀死李渊。第三、需要团结李渊的亲信,不能树敌太多虽然获取了皇位、皇权,但是,李世民不希望敌人太多,希望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所用。后的第一天,冯立和谢叔方都自动出来负罪;薛万彻躲起来以后,李世民多次让人明示他,于是薛万彻也出来了。李世民感慨地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啊”!全部赦免了他们。太子洗马魏徵经常劝说太子李建成及早除去秦王。建成败亡后,李世民传召魏征。李世民素来器重魏征的才能,对他以礼相待,引荐他担任詹事主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余党流散、逃亡在全国各地,朝廷连续颁布赦免令,但是,还有图谋侥幸获利的人争相告发、捕捉他们,以此邀功请赏。后一个月,李世民颁布太子令:“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以前与东宫和齐王府有牵连的人、六月十七日以前与李瑗谋反有牵连的人,一概不允许相互告发,对违反规定的人以诬告罪论处。”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手下武将很多,但是,统治天下也需要文官。这时候,李世民连李建成、李元吉原来的部下都可以任用,当然没有必要杀死父亲、从而招致李渊亲信们群起而反对自己。李世民不杀李渊,就是不能将李渊的亲信们置于自己对立面,而是需要笼络他们、团结他们、利用他们。李世民也需要李渊禅位给自己,让自己的皇位合法、合理、合情,让自己能够更加理直气壮当上皇帝,让自己更加顺理成章统治天下。

骑马与砍杀2兵种排名是怎样的

一、 步兵   第一, 马穆鲁克宫殿卫士,斯特吉亚资深士兵,帝团步兵。   第二, 瓦兰迪亚斧,斯特吉亚冲击部队,库塞特达尔罕,巴丹尼亚野人,巴丹尼亚资深廉兵,瓦兰迪亚军士。   第三, 帝国精锐双刃枪,阿塞莱资深士兵。二、 弓弩兵   第一, 阿塞莱精锐射手,瓦兰迪亚神射手,巴弓,帝国弩手军士。   第二, 库塞特神射手,斯特吉亚资深弓箭手。  第三, 帝国禁卫射手。三、 弓骑   第一, 库塞特怯薛,库塞特可汗亲卫,阿塞莱马穆鲁克重骑兵,斯特吉亚亡命徒。   第二, 库跑跑重装骑射手,帝国私塾骑兵,斯特吉亚骑马掠袭者。   四、 冲骑   第一, 五级斯特吉亚亲卫骑兵,瓦兰迪亚方旗,瓦兰迪亚先锋,库塞特重枪骑兵。   第二, 帝国精锐具状骑兵,斯特吉亚精锐亲卫骑兵,阿塞莱先锋骑兵。

《九州缥缈录》大结局是怎样的

一生之盟——姬野与吕归尘《九州缥缈录》第一版一生之盟里面,开头有这么一段,吕归尘已经是青阳大君,而姬野是东陆皇帝,北陆青阳国虎豹铁禁卫与东陆大燮铁浮屠蛮骑兵部和三万轻甲精骑决战于中州唐兀关前。战中,大燮朝谢墨邀约吕归尘和谈,实际上已经设下陷阱,刺杀吕归尘。刺杀失败后,姬野出现,大君与皇帝抓对厮杀,蛮族与华族对冲。“姬野!”大君猛地暴喝。“还有什么可说?”“我……”大君的嘴唇在颤抖,“我不会!我从来都没有这么想过!”他猛地扯开自己胸甲的束带,手中握着一片灰暗的铁。他用了很大的力气去控制自己的手,可是握住这片铁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颤抖。最后他地把那片铁抛向了对面的皇帝。皇帝伸手接住那片铁,看起来那像是一把长刀的残片,刀刃已经残破:“这是什么?”“是当年在南淮的时候,你买的十二把刀,其中一把的碎片,我留着它,是想总有一天,我能报答你。我带着它来,本来是要告诉你,我可以对你称臣,只要你还北陆以安宁,给蛮族人一个放牧的草原!”皇帝拿着那快铁,似乎迷茫了。“都过了那么多年了,你带着这块铁来找我。呵呵,呵呵呵呵,”他忽地用力按着额头,摇头低笑起来,“真蠢,你真蠢,原来过了那么多年,你还是改不了你的蠢!”“都停下!”皇帝说。攻杀还在继续,声吞没了他的声音。“都住手!”皇帝放声大吼。那是狮虎般的声音,瞬间盖过了一切,像是在帐篷里炸起了雷霆。人们都愣住了,刀剑互格着停止了。“我们有铁浮屠无敌的骏马和重甲,还有天驱军团闪电一样的轻骑,就算这样,你都不自信能够战胜手持木杆和野嵩箭的蛮人,反而要用诡计和手段么?”皇帝摇头。而后姬野与吕归尘定下第二次一生之盟:姬野:那么青阳王殿下,我以这片铁,还有我们二十年来的一切与你定盟:在我有生之年,燮朝的一兵一卒绝不踏上青阳的土地,否则叫我身死刀剑之下,魂魄堕入九渊地狱,永世不得转生!吕归尘:以这片铁为你我的证言,从今而后,我永远不再踏上东陆的土地,直到死去。“就这样么?”“就这样!”大君放开了手,猛地转身:“弘吉刺,我们走!”“不会再相逢了吧?姬野,最后有一句话想问你,”走到帘子旁,他回头,凝视着皇帝,“如果早知道我们之间会是这样的结果,你当年是否还会来救我?”“吕归尘……都已经是大君了,你还在臣子们的面前问我这个问题……”许久,皇帝木然地笑。“如果早知道是这个结局,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那样挣扎努力,要肩并肩地杀出一条血路,难道只是为了最后我们互相举起刀剑么?真是悲哀的谢幕啊,若早就知道,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啊!”皇帝低声说,“可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野尘的武士们死了,我们的同盟散了,这个世界上不再有姬野和吕归尘,只剩下大燮的神武王和北都城的大君。”他摇了摇头:“吕归尘,走吧,不要问我的心,过去的心,我们都已经丢失它很久了。”两人对视着,大君的目光渐渐暗淡下去,有如燃烧后的余烬,只剩下一片默默的灰色。他终于走了,再不回头。这是一生他们最后一次的相逢,此后无论谁,都遵守着这个诺言,不再踏上对方的土地。他们若想相间就只有在海峡的两侧眺望,可是天拓海峡那么宽广,即使羽人的视力也看不到对岸。青阳国主吕归尘率领残余的人马撤退。乘船北渡之后,吕归尘亲手在海边立下铁碑,禁止蛮族武士越过海峡侵略东陆人的土地。而羽烈皇帝也并不追击,一个月后,他回到了帝都天启。次日,皇帝下“缄口令”,有敢议北征者,当庭杖杀。双方没有缔结任何书面的和约。最后的姬武神——姬野与羽然《最后的姬武神》是江南写的废稿,不过我认为很适合《九州缥缈录》。羽然嫁给了龙骧,姬野嫉妒,杀死了龙骧。羽然在吕归尘,项空月,姜子安的帮助下,找到了封有她丈夫魂魄的魂印武器影鳞,然后进太清宫刺杀此时已是皇帝的姬野。野史说,最后受伤的燮王姬野,如同发疯一般地砍杀自己手下的神弓武士,否则羽然早已经被射杀。总之姬野死了。七夕,青州,最后的姬武神羽然在海滩上凝翅高飞,而后收起翅膀,坠海而亡。燮羽烈王七年,从那一年后,九州大陆上再也没有关于姬武神的传说。附上《九州志》第一期里的内容:大燮十五年间,华族与蛮族相隔天拓海峡对峙,彼此为仇敌。燮皇姬野邀约蛮族大君吕归尘阿苏勒帕苏尔会于唐兀山口,谈判停战。再次见到那个男人时,我已经忘了我们之间的诺言;我曾许诺用生命保护他,而今我要杀了他;因为他是蛮族人的少主,而我是华族的皇帝。这世上很少人能懂皇帝,因为他们不曾坐在这个孤独的座位上;你拥有天下而又被世人献祭于神;你须杀死一切的敌人,否则你便被他们杀死。——燮羽烈王姬野他老了,忘记了怎么笑;他累了,那双熟悉的黑瞳里没有了温度;他曾经立志不再跟在别人的马后奔跑,如今他已是天下的头马。在他还是个孤独奔跑的孩子时,他是我的朋友,他叫姬野;在他带甲十万人,冠盖满天下时,他是我的敌人,他叫燮羽烈王。——青阳昭武公吕归尘他从小就怪怪的,一点都不懂事,我是来杀他的,他还跟我讲过去的友谊……很多年前我带着十二柄长刀去劫法场救他,因为那时他是我在这世上最好的朋友,我的朋友总是很少,失去他,我会很孤独。如今我已经坐拥天下,无数人愿意为我。我不必害怕失去任何人。我们曾约定说,要活过乱世,共有天下。他在北边,我在南边,每年开春冰化的时候,他坐着船,渡海而来,和我饮酒。而今我们已经分享天下了,他渡海而来,带着刀剑铁骑。我已经没有朋友了,皇帝不需要朋友。——燮羽烈王姬野我曾想用自己的脸去挡,也不再让别人踩他的脸。他擦了擦脸上的血说:“不必了,踩我脸的人,我都会一一杀掉。我总是怀疑这个人其实没那么狠,他只是个孤独的小孩,那些他曾誓言杀掉的人,还都好好的活着,在他的庇护下,甚至觊觎他的宝座。很多年前我鼓起勇气准备的时候,这家伙发疯一样背着十二把刀来救我,他像疯子一样见人就杀,披着血,冲向我,高喊说,阿苏勒,我来救你了。别说我蠢,姬野,你没蠢过么?——青阳昭武公吕归尘华族和蛮族的武士们在会盟的圣地进行了残酷搏杀,以伏尸千人,血流成河为代价。君王们都没能杀死对方。一个月后,燮皇返回帝都天启,宣布了和蛮族的停战协议。朝野对此充满了议论,很多人认为,皇帝的决议源于多年之前他和那个蛮族人是最好的朋友。但所有的议论都被禁止,违者 杖杀。这是我一生最后一次见到大燮的皇帝,此后我们中无论谁,都恪守诺言,不再踏上对方的土地。每年春天,我骑着战马去草原南方,在海峡边饮酒、眺望,可是天拓海峡那么宽,即使羽人的视线也看不到对岸。“我……我叫吕归尘,吕归尘阿苏勒,你可以叫我阿苏勒。”“我叫姬野……荒野的野。”在命运的转轮中,那叫阿苏勒和姬野的孩子都死了,只剩下大燮的皇帝和蛮族的君王。——青阳昭武公吕归尘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是如何走到人生尽头的

公元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中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唐玄宗召见儿子,说:“朕想要娶你的妻子,再给你重新找一个,你可愿意?”寿王李瑁张了张嘴,想拒绝,又没有那个胆量,只好看着父亲抢走了自己的妻子。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杨玉环嫁给了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夫妻感情甚笃。3年后,公爹唐玄宗因武惠妃去世,郁郁寡欢,有人进言寿王妃“资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玄宗宜玉环入内宫,喜其美貌,抢为己有。为遮人耳目,防止扒灰私议传播,有损皇家声誉,玄宗下令玉环出家修道,并赐号太真,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之后为了补偿儿子,玄宗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之女为妃后,就迫不及待地将杨玉环迎进宫里,正式收纳,册封贵妃,宫中礼遇等同于皇后!唐玄宗抢走杨玉环之事,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这首诗说明唐玄宗强占杨玉环,并不顾及寿王李瑁的郁闷与尴尬,更追论世人的非议。杨玉环备受恩宠,除了天生丽质、性格婉顺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善弹琵琶。虽然身材丰腴,胡旋舞却跳得精妙绝伦,深得精通韵律的玄宗喜爱。玄宗曾经研习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并非野史和演义中说的幻游月宫),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了《霓裳羽衣曲》,用以咏唱众仙女翩翩起舞的意境。玄宗将其交给杨玉环,命她依韵而舞。杨玉环稍加浏览,便心领神会,当即载歌载舞。歌声宛若凤鸣鸟啼,舞姿蹁跹如天女散花,使观者仿佛身临众仙齐舞、飘渺神奇的瑶池之会。杨玉环对乐曲领悟之深,表现力之强,令玄宗兴奋不已。二人此后妇唱夫随,弹奏乐器,谱唱新曲,逍遥快活,这一对老夫少妻真可谓艺术领域的知音,歌舞世界的拍档。玄宗浸淫于此,乐此不疲,甚至忘了军国大事,任由李林甫、杨国忠胡作非为,打击残害忠良,大坏府兵之制(后果是“安史之乱”时内地无兵可用),自己一味沉浸在安逸娱乐之中,把好端端一个“开元盛世”最后弄得徒有其表,说得过一点,还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不堪一击。要不然,安禄山也不会一时发难,就很快闪击中原,攻取二京,玄宗自己狼狈逃窜,大失民心,仓促让位。杨玉环的多才多艺与美艳,正史和野史多有提及。如褚人获所著《隋唐演义》中提及杨玉环与梅妃斗诗,曾经讥讽梅妃的诗云: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亦清真。总叫借得春风早,不与凡花斗色新。不管两位妃子如何争风吃醋,单从诗词方面讲,杨玉环连讽带刺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常人,绝非平庸之辈。如果说杨贵妃与梅妃斗诗属于作者杜撰,在《全唐诗》中收录有杨贵妃所作的《赠张云容舞》不应该有假,其诗云: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藁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杨贵妃写女人的舞姿,比之秋烟芙蓉,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不定,人生无常;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不仅如此,杨贵妃又随即配上曲谱,为云容伴唱助舞,在场的人都为她兼擅歌舞与诗赋的才气倾倒。至于杨贵妃的姿色,同时代大家们的诗词不胜枚举。李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白居易《长恨歌》诗云: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如生,六富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翼花颜金步摇,英蓉帐暖度。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富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作为风流天子的唐玄宗,能如此宠爱杨玉环,足可见其魅力无限,色艺俱佳。因杨玉环受宠,惠及其姊妹及父兄,三姊妹先后被封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兄长杨国忠被封右丞相,操纵朝政。家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地位尊显,无以复加。白居易《长恨歌》诗云: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杜甫《魏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这种爱屋及乌的宠幸,甚至改变了农耕社会重男轻女传统的观念,在几千年历史上并不多见。为了满足杨贵妃喜食荔枝的嗜好,唐玄宗开辟绿色通道,不远千里从蜀中专送荔枝,驿道上出现了一道绝无仅有的风景线。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种个人生活的奢侈,除了帝王,估计无人能够做到,当然,杨贵妃在后宫争斗中也并非一帆风顺、随心所欲,其原因有唐玄宗风流多变的一面,也有她“妒悍不逊”的女人通病。杨贵妃入宫受到无比宠幸之后,因唐玄宗拈花惹草,杨贵妃吃醋大闹,触犯天威,先后共有两次被唐玄宗遣回。有据可查的正史记载如下:《旧唐书。卷五十一》记载:“五载七月,贵妃以微遣送归杨锸宅”,“天宝九载,贵妃复仵旨,送归外第”。《新唐书.卷七十六》记载:“它日,妃以遣还锸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答怒左右。高力士欲验帝意,乃白以殿中供帐,司农酒饩百馀车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赐。力士知帝旨,是夕,请召妃还,下钥安兴坊门驰入。妃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抚慰良源。”《资治通鉴》记载:“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这几部正史都没有正面详细地说明这件事发生的过程,但异口同声地说是杨贵妃因犯错误得罪了唐玄宗而被送回娘家。《资治通鉴》记载的理由是“妒悍不逊”,究竟发生了什么,还是没有说。正因如此,才有大量野史进行演义,甚至杜撰出了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可以猜想得到的是,唐玄宗贵为皇帝,富有四海,虽然宠爱杨贵妃,但绝不会一棵树上吊死,就像俗语说的再好吃的东西一天到晚吃,早晚就会腻。唐玄宗偶尔召幸别的嫔妃或宫中美女不可避免,杨贵妃为此言语不和,触怒天威,被遣送娘家,出于常理。唐玄宗为抑制杨家权势,两次遣送杨贵妃回娘家。至于演义或传说中提及的梅妃江采平,因(《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甚至鲁迅先生的《小说史略》都没有记载或论述,应该说梅妃是后人牵强附会,唐玄宗并没有江采平这个喜爱梅花的妃子,因此不再论说杨玉环与她争风吃醋的过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二一六所载的杨贵妃为安禄山“洗儿“之事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司马光在书中如是说:“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购衣物....召禄山人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士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按说司马光学识渊博,治史严谨,可为了给帝王编一本好的“素质教育”教材,竟然弃正史于不顾,只是把污水往杨玉环身上泼。对此,许多人都颇有非议。清代著名学者袁枚更直接地为杨贵妃鸣不平:“杨妃洗儿事,新旧唐书皆不载,而温公(司马光)通鉴乃采《天宝遗事》以入之。岂不知此种小说,乃村巷俚言...乃据以污唐家宫闱耶?”而关于《天宝遗事》一书,早在南宋初,洪迈先生便指出“固鄙浅不足取,然颇能误后生。”真是不幸言中了!贵妃洗禄儿的讹传,竟被一位老学究(司马光)堂而皇之地放在正史,一讹千年。由此杜撰出来的所谓传奇、演义难计其数。但从其他正史看,杨贵妃并没有与安禄山私通(大唐内宫禁卫很严,耳目众多,两个胖子既没有私通的机遇,恐怕杨贵妃也看不上大腹便便的安禄山),至于安禄山最后反叛,一方面是杨国忠陷害威逼,一方面是安禄山个人私欲膨胀,其结果是弄了个三败俱伤:“安史之乱”葬送了大唐盛世,唐王朝由此转向衰落,杨国忠被禁卫军哗变乱兵所杀;安禄山被儿子庆绪与严庄密谋所弑,都没有落得好下场,而且背上了千古骂名,遗臭万年。备受宠幸的杨贵妃为何没有被册封为皇后,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目前形成的基本共识如下:一是:唐玄宗得到杨贵妃的手段卑下,并不光彩。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武惠妃死后,唐玄宗强占儿媳杨玉环,册封其为贵妃,宠爱有加,大肆封赏杨家一门,但毕竟从儿子手中抢来贵妃有违伦理。虽然当时风俗开化,但纲纪伦常的主体还是存在的,让这么得来的妇人做皇后显然无法“母仪天下”;二是: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势必将寿王李瑁心中压抑的怒气激发出来,发生也很有可能;三是:自杨贵妃得宠后,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了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稳定很不利;四是杨贵妃跟随唐玄宗十五年一直没有子嗣。古代册封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昭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儿子也将被立为太子,日后承继大统。因此,皇后与太子一般应当是母以子显或是子以母显的。当时太子李亨已立多年,成长正常,杨贵妃又迟迟生不出儿子,所以实在没理由封她为皇后。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引起太子、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发生宫廷的可能性也存在,唐玄宗断然不会去冒这个险。唐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先攻取东都洛阳,后攻破潼关,兵锋直指长安。天宝十五载(756)六月,杨国忠建议唐玄宗幸蜀(今四川成都)避其锋芒,玄宗仅带少部分皇室贵胄自延秋门仓皇,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诸军不进,以龙武将军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军士进行兵谏,一致要求处死召乱起衅的杨国忠及杨贵妃。随后士兵哗变,乱兵杀死杨国忠,屠割肢体泄愤,同时杀其子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其子裴徽并杨国忠妻子幼儿,被陈仓县令薛景仙率吏民追捕,尽被诛戮(其时秦国夫人已死)。《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此时杨贵妃38岁唐玄宗72岁)。这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的典故。杨贵妃缢死之后,陈玄礼及禁卫军将官亲临现场进行了确认,然后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不久之后,哗变的士兵解围而去,唐玄宗得以安排后事,继续人蜀。至于后人传说的杨贵妃用替身,使障眼法诈死,历经千难万险最后东渡日本之说,我认为纯属想当然。退一万步讲,陈玄礼等人逼迫唐玄宗缢死杨贵妃,他们能不认真查验吗?否则挫骨扬灰、诛灭九族的就是他们了。当然,希望杨贵妃有个完美结局的人大有人在,就连同时代的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其实想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所谓爱情渲染成永恒的主题,凸显和对应这首叙事诗的结尾:“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38岁的杨玉环香消玉殒于马嵬驿,其悲催的人生轨迹令人可爱、可悲、可怜、可叹!杨贵妃的可爱之处在于天生丽质、通音律、善歌舞、诗词谱曲兼能,可以说是当时的专业人才,称之为大家毫不为过。这样一个音乐舞蹈艺术领域的奇葩,自然深得精通音律的唐玄宗喜爱,其实见过杨贵妃的人都喜爱,只不过无人能与唐玄宗相比,只能徒生妄想,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杨贵妃的可悲之处在于命运多舛,先寿王,后公爹,何去何从全不由自己做主。先嫁寿王,年龄彼此相当,感情甚笃,琴瑟和谐。被公爹强占,既有含羞忍耻之初心,也有遇到知音的喜悦,更不用说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穿不完的绫罗绸缎,吃不尽的奇异珍馐。也许物极必反,最后杨贵妃在奢华之后,被哗变士兵威逼,用白绫结束了自己年仅38岁的生命。这种命运的跌宕变化,非一个弱女子能够改变。杨贵妃的可怜之处在于妒悍不逊,恃娇宠,耍个性,二度被遣回家。作为一个胖美人,多才多艺,不但是玄宗音乐艺术领域的知音,同时又性格婉顺,善解人意,可谓是玄宗的精神伴侣和小棉袄。即便如此,她也不能随意干涉玄宗的风流多情,真正做到“三千宠爱在一身”因恃娇宠,耍个性,忤逆了玄宗,皇帝老儿就宣旨:“着高力士即刻将轻车送她还杨家去,不许人侍。”当玄宗感到寂寞无聊想起她时,命内侍霍韬光赍御前食物及珍宝奇玩至杨家,宜赐妃子。杨贵妃涕泣说道:“妾罪该当万死,蒙圣上洪恩,从宽遣放,未即就戮。今又忽遭弃置,更何面目偷生人世乎?今当即死,无以谢上,妾一身衣服之外,无非圣恩所赐;惟发肤为父母所生,窃以一茎,聊报我万岁。”遂引刀自剪其发一绺。玄宗闻霍韬光所见所闻,大为惋惜,随即命高力士以香车乘夜召回杨妃。在当晚的私宴上,杨贵妃把盏跽(长时间双膝着地,上身挺直)献道:“不意今夕得复睹天颜。”玄宗掖之使坐,是夜同寝,愈加恩爱。这样一对欢喜冤家,还真有点“手剪青丝酬圣德,顿救心志重迷感。回头再顾更媚主,从此倾城复倾城”的意思。这说明无论杨贵妃如何得宠,只要触犯玄宗的底线,照样弃之如敝屣。其实,杨贵妃就是一个寻常女人,毫无任何优势可言,以两次被遣送回家说她可怜,应该不为过。杨贵妃的可叹之处在于胸无心机,不争权,不谋位,以贵妃之身终其一生。中唐以前,先后有武则天篡唐建周称帝,韦后鸩中宗临朝听政,这些宫廷中的女人,想必杨贵妃耳熟能详,但她只喜欢诗词歌舞,锦衣玉食,安于被宠,从不谋求皇后之位(可能与她没有子嗣有关),干预朝廷决策。虽然玄宗爱屋及乌,赏赐了杨家一门无数厚禄,但这与杨贵妃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当了12年贵妃,虽然享受皇后待遇,却没有名分,以贵妃身份命丧马鬼驿,着实可怜、可叹!后人题咏马嵬驿的诗词很多,我以为清朝翰林缪东麟的子弟书《忆真妃》极具代表性,现选录如下,与读者共同分享: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题壁有诗皆抱恨,入祠无客不伤情。万里西巡君前去,何劳雨夜叹闻铃。最后以一首小词做结,送给大家:秽事讹传愈千年。诗曲精妙当世赞,胡璇绝伦仙女美。七夕私许鸟枝愿,三镇战火二都漫。马见白统香魂散,孤坟青冢任评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世人皆知李清照,谁人忆我鱼」晚唐女观诗人鱼的情与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晚唐才女鱼的多舛爱情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