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bb下载站:优质、全面、安全的专业下载站! 首页|最近更新|专题集合

让古籍“活”起来!天津图书馆中的敦煌遗书

时间:2023-03-21 14:20:28 来源:www.bbhsbb.cn 人气:

有着中国古籍中的璀璨遗珠;它千百年被数辈人精心守护;而珍贵的敦煌遗书又与天津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天津古籍领域一段传奇,一段传承。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持续关注本站,及时了解后续相关资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开区复康路上的天津图书馆内,有个善本书库,这里是整个图书馆安保级别最高的地方——书库内存储的都是历代流传下来的珍品古籍,是图书馆中的“宝贝”,因为珍贵,从来都是秘而不宣。

走进书库的内室,有个金丝楠木制成的书柜格外特别,里面静静躺着的,就是来自1500年前的敦煌遗书残片,恒温恒湿的环境,是当下人对它的偏爱和保护。



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天津市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万群介绍:“馆里一共收藏了七件套的敦煌文献,它里边有历代名人收藏的印章。从文献价值上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极其珍贵。”

敦煌遗书装裱精美,但十多年前,这部集子最初的模样可远远不是如今这般。这些书籍,历经千百年,留存至今,起皱变形、开裂破损、污渍粘连以及老化虫害等等问题,都在侵蚀着这些古老遗存,它们急需一次系统的治疗。233片敦煌遗书残,是如何修复的呢?

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是古籍修复的大本营,万群介绍了那一段难忘的往事。

1987年,万群进入天津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开始从事古籍整理与修复工作,在参加工作第二十个年头的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天津图书馆开始系统性的对珍贵古籍文献进行整理修复,2010年天津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也是在这一年,对敦煌遗书残片的修复项目正式启动了,万群被任命为总负责人。



多年工作经验,经万群手修复的宋元残页等各类古籍珍本达上千种。尽管如此,当敦煌两个字出现在万群面前的时候,还是让她的内心为之振奋和紧张。

在敦煌遗书残片的修复现场,大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纸,是书的原材料。找到适合修复的古纸,是古籍修复成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万群说:“纸张一糟了它就变薄,或者说纤维絮化,早期的纸咱没有,选用修敦煌文献的纸也是有很大难度的。”



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能找到最合适的古纸,也为了能采用最好的修复工艺,万群找到了自己的老师,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先生,申请两馆合作修复敦煌遗书残片。通过多方努力协调,2010年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也加入了这个项目。中国最顶级的专家,最好的设备,最精良的修复手法,都为最大程度地还原敦煌遗书原始的面貌而努力着。

在修复过程中,每一个步骤,万群和同事们都会仔细再仔细,有时候一个步骤,都要经过数十遍地反复试验才敢应用。修复进行到后期时,万群有了一个特殊的发现:“在这些遗书残片的背面,有很多古人采用粘贴补纸的方法进行简单修复,这补纸是有一张大的纸张撕开的,我们尝试把它揭取拼接缀合在一起。”总计101张残片,无数次的拼接尝试,最终缀合出10片新的敦煌遗书残片,丰富了敦煌藏品的数量。



这些年,敦煌遗书残片是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就成了万群和同事们的心头肉。万群所有的时间几乎都往返于京津两地之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修复事业上。往返北京这六年间,万群没有外出游玩过一次,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实验室里,最早来最晚走的那个人总是她。

10年修书路,2019年,敦煌遗书残片保护修复工作全部完成,266片敦煌遗书残片重拾原貌,被完好的封存进了天津图书馆善本书库。



“修书其实是在修心”这是古籍修复师总说的一句话。每次与古籍面对面,敬畏和怜爱之心时刻萦绕。几十年的古籍修复之路,万群手中修复的古籍多达十余万页。她和同事们用自己的精力,保护着这些千百年前的文字精灵,守护着中华文化的血脉。万群说:“择一事,终一生,我就在这个里面,我只把书修好了,已经很好了。”

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这个有着15人的团队,其中三分之二是80后。这些年,除了重点项目的跟进,万群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带徒弟上。让古籍修复后继有人,是老一代修书人一直在做的事情。

最近,天津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迎来一位新客人,它就是一本来自清代的官本——尔雅。和其他古籍一样,这位新客人,也是带病之身。虫蛀、污渍,老化,一系列问题被大家诊断了出来。但想要彻底修复它,光目测还是不行,必须进行全身扫描。



80后古籍修复师高学淼介绍说:“我们的古籍一般是送修之后,第一步就来实验室进行检测。古籍就像一病人一样,先需要你先去要照一个X光来知道它的病灶的是怎么样的。它具体的各项数值是什么样的?完了之后进而选取最合适的补纸对它进行修复,这样才能更好的延长书的寿命。”

拉力仪、耐折度仪、厚度仪,白度仪,纤维仪。这一遍过下来,古籍的数据就能精确得出

在天津图书馆,还有着另外一支年轻的队伍,正在用利用现代科技化手段让古籍“活”起来。天津图书馆古籍文献部副主任张楠介绍:“我们的古籍文献部图像采集数据中心,2011年承接了中华字库国家项目,同期成立这个采集中心,完成这个项目之后,一直在从事古籍的数字化工作。



在保护的基础上推动古籍传播,让珍贵的古籍走近普通大众,让更多人共享丰富的古籍资源,数字化的力量不可或缺。古籍从古籍书库提取出来,进行扫描,再把扫描的图像经过处理,让纸质化变成电子化的内容,经过后期处理,把制作好的资源发布到网上,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很多古籍。解决了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也为古籍传播提供了条件。

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我国古籍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达13万部(件),这其中,天津贡献了很大力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籍历久弥新,靠的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无数人将生命的能量注入薄薄的纸页间,让文化传承更有了厚度。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内容,获取更多时事热点,游戏攻略,请关注本站!

今日编辑铺热门推荐:mma格斗冲突 奇妙游乐园世界 战火与征服2